close





每個人的人生,都有一種義務;我是什麼都不會多想的人,活在當下、一無所有、順從天意!我要做到最後一口氣,對這個世界說:「我已經盡力了。」......
  


~二00五年八月十一日 張翠容 于關渡慈濟人文志業中心





在談張翠容之前,我想先將時光快轉,回溯至二00一年。



四年前的今天,兩架飛機,衝撞了美國的心臟,幾千人的呼吸,至此終止。



當時的我,初出茅廬的傻丫頭,離鄉背景、北上就職未滿一週,電視台內紛紛擾嚷,我被派遣去緊急支援,負責將CALL IN提供即時訊息的來電者基本資料,書寫於看板,讓棚內與副控都悉數理解。



仔細回想,人類史上規模最大、傷亡最重的恐怖活動,之於自身記憶,除卻螢幕上反覆再反覆的建物坍塌、人們驚惶、災後悲傷......我懷疑,自己記取和感應了多少?



這些年來,天災人禍不絕,但幾乎總由傳媒間接認知與理解,沒有真正的機緣走到最前線,不得不坦言,對於這個世界,我的所知與關懷,著實太有限,心緒時常跟著自身遭遇起伏盤旋,觸角淺薄得只想也只能碰觸自個兒肚臍眼......



直到,與之邂逅。



最初正式接觸張翠容的著作,是《行過烽火大地》,《大地旅人》則為其近作。「華人世界第一位戰地女記者」- 書腰上如是介紹,生於香港的她,為資深的新聞工作者。



「我們的媒體出了什麼問題?」當此疑問萌芽,驅策張翠容,「透過一個人的力量去做些事情」,揹起行囊、選擇出走,從體制出走、也從傳統出走,跳脫強勢媒體的觀點,用自己的眼睛選擇觀看世界的角度,以自己的體溫如實熨貼世界的脈搏。



過去十餘年內,她陸續替英國的BBC World以及義大利的IPS進行採訪報導,足跡遍及阿富汗、東帝汶、巴爾幹半島、柬埔寨、印尼、越南;甚至重走一趟西藏小活佛十七世葛瑪巴逃亡的危險路徑,跨越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,並在東歐漫遊半年之久......



二00五年八月十一日,關渡,天氣晴。這樣一位帶著傳奇色彩的人物,出現在我們眼前;脂粉未施、嬌小單薄,雙眸自有光芒閃爍,卻又親和平實如鄰家大姐。



行遍天涯之際,擠公共巴士、住簡單民宿.....張翠容笑稱自己是「另類媒體」:「用最少的錢,去做最多的事!」論及有人認為台灣的國際空間受到打壓,張翠容表示,全球包括伊拉克等眾多國家,都正在運用「世界公民」的思維,善用民間與網路擴展力量、進行交流,台灣也可朝此方向著手。



此外,她也談到涵納諸多種族的和平組織成員、不惜前往戰區以身相抵的「人肉盾牌」......談以巴邊界隔離牆上畫著藍天和窗口、硬生生被分隔兩邊的人們透過區段鐵絲網親吻與牽手......她說:「沒有無緣無故的恨,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。」我思索,歷史的堆疊,造就人類生命軌跡的深淺,所謂對錯善惡,又是否這般絕對?



張翠容進一步分享了”Parents Circle”組織”share pain”的概念 – 戰爭受難者家屬相濡以沫,甚至破除敵我成見之利害關係,選擇放下仇恨,走入政治對立的彼方家屬,主動認識、相處,彼此膚慰:「報復,只會傷害更多人......人類的情感是共同的!」張翠容強調。



”share pain”,讓我想起另一位近代美國作家及公眾知識分子 - 蘇珊‧桑塔格(Susan Sontag)的「旁觀他人之痛苦」(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)一書,此本二零零三年的最新論著,充滿對於戰爭、影像、傳播的思索與反動。



「這是蘇珊‧桑塔格繼《論攝影》之後,另一部深入探討影像與當代文化關係的力作。桑塔格在書中追溯了現代戰爭與攝影的演進,近代反戰運動的發展,以及影像與新聞、藝術和文化之間的複雜與曖昧。」



書籍介紹中,有段文字頗堪玩味:「那些源源充斥於現代生活中的戰災影像,究竟是『記錄了』戰爭的原貌,還是『建構了』災難的神話?究竟是激起了我們對暴力的厭惡痛絕,還是磨平了我的同情心?旁觀他人的苦痛究竟是為了謹記教訓,還是為了滿足我們的邪淫趣味?觀看這些凶劫的影像究竟是要令我們堅硬一點以面對內心的軟弱?還是令我們更麻木?或令我們接受生命中不可挽回的創傷?而面對這類由照片所帶來的遠方災痛的知識,我們又該做些什麼?桑塔格這本書不僅讓我們重新思考影像的用途與意義,更直指戰爭的本質、同情的局限,以及良心的責任等重大議題。」



在八月份的靜思書軒講座中,大愛台的姚仁祿總監曾經提及,電影等戲劇節目的演出,是一種由「假」(演員模擬)到「真」(詮釋精確)到「好」(觸動人心)的例子,但現今媒體的表現,卻是一種從「假」(製造事件)到「真」(誤導觀眾)到「壞」(負面影響)的示範,面對如此錯亂甚至顛倒的現象,他表示:「每個人應該對『真』與『假』,進行瞭解,並學會辨認和思考。」現世之中,透過普世媒體的傳達,觀眾究竟保有多少反省、辯證、思索能力?



“Listen to your heart!”對於人性和真實,張翠容有其見解:「在人內心都有美好的一面,為什麼只有一部分的人可以體現出來?」在《大地旅人》中她寫著:「我想,做記者的,與做人一樣,首先就是要增大心中的容量。......無論是什麼觀點,『以人為本』」才最重要。」於《行過烽火大地》的序文中,她則如此分享:「海明威說,這是一個美麗的世界,我們必須為她奮鬥!在我寫完這本書後,我卻感到這並不是個怎麼美麗的世界,但我們仍必須為她奮鬥!」於我而言,唯有如此,視野將隨胸懷更為開闊,身心趨於柔軟,並定能夠吸納與包容,更多生命不可承受之輕。



「我覺得人本身有一種頓悟,世界才會有改變!人是非常有限的,機會也有限,我所能做的也非常有限......這一生如此短暫,真要好好好度過,雖然到頭來都是空,但至少要讓人有個溫暖的回憶......」聽著張翠容的堅持,我想一切並不困難、也無虛玄,簡而言之,人人恪守本分、適切發揮潛能 - 平凡如我,若今生使命是一枝禿筆在手,在紀錄自身喜悲之餘,勢必要讓油墨揮灑,實質為眾生做些什麼,莫以善小而不為。



喜歡最近中天頻道主打的一段廣告詞:「這是台灣......這是大陸和台灣......這是世界和台灣......你不可以,活在不知道大陸與世界的台灣!」在獨善其身風行的社會,除了自掃門前雪,無論是不是所謂的媒體從業人員,或許我們都可以、也應該試著將眼光放遠、將雙手伸長,專注凝視、溫柔擁抱這個世界。



即便我輕忽錯失了許多,為時未晚。張翠容說:「最大的敵人,是無知、麻木,而非恐怖主義!」我則希望自己會一直牢牢記得以前偶然見過的那段話:「愛的反面,不是恨,而是冷漠......」



天憫蒼生、天佑地球。





博客來網路書店 《大地旅人》相關介紹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295628&



博客來網路書店 《行過烽火大地》相關介紹
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197448



博客來網路書店 Susan Sontag相關作品介紹

http://search.books.com.tw/exep/openfind_book.php?key=%C4%AC%AC%C0%A1A%AE%E1%B6%F0%AE%E6%2F%B5%DB&page=0&sort=1



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ce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