鹹酸梅治菸癮,

冰茶抑酒癮,

手癢想摸麻將怎麼辦?

「做環保去!」







「給妳猜!等妳來之後,再讓妳猜我到底幾歲……」隔著一條電話線,與素未謀面的廖銀阿嬤通話,雖然看不見她的表情,但陣陣爽朗有力的笑聲,帶著一種和煦的氣息而來,讓人除了耳朵,連心都暖了起來。



來到新莊市的裕民果菜市場旁,眼前一間拉著布條的小小房舍,是慈濟環保回收站的據點。



下午三點鐘,那廂的市場早收工,這邊的人群正熱絡;從壯丁到婦人,自阿嬤到孩童,大夥兒嘴上談笑風生,手腳也沒停下來,整個環保站籠罩在一片喜樂之中。



放眼望去,成堆回收物中,只見此起彼落的忙碌身影;不多時,一位容光煥發的阿嬤,笑瞇瞇地迎面而來。



眼前的阿嬤,大概六十出頭吧?「我今年七十三囉!」廖銀笑著回答,與銀色假牙相映成趣。



雖然膚色微黑,皮膚卻透著紅潤光澤,連皺紋和斑點都不易見;廖銀說話時,那分自在又歡喜的神情,將她整個人烘托得宛如一個小小的太陽。





<六十五歲前的「四專」人生:喝酒、抽菸、吃檳榔、打麻將。>





八歲會喝酒,十八歲開始抽菸、嚼檳榔,二十多歲出嫁後,麻將成了生活一部分……「四」種習慣、樣樣「專」精,這是廖銀六十五歲以前的生活





「別人是『五專』,我還差一點,只有『四專』!」說起過往,廖銀幽默中也帶著幾分靦腆。



因為父親經商之故,常跟著出外應酬的廖銀,在觥籌交錯間,小小年紀竟也學著飲酒,一喝,就喝上了癮。



「我從來不會喝醉!」廖銀的酒量是從小「特訓」出來的,即便整瓶高粱酒灌下肚,她依然可以面不改色、談笑自如,與人「拚酒」,也從未落居下風。



十八歲,正值一朵花的年紀,抽菸、嚼檳榔的習慣,卻已進駐廖銀的青春;待完成終身大事後,廖銀在嘩啦作響的麻將桌上,一沉溺,就是數十載





「我把自己的故事說出來的時候,大家都很驚訝,因為沒有人看得出來,我以前是這樣的!」廖銀說著說著,彷彿有些欣慰、又帶點感慨,就像在自己的回憶裏面走走停停,步伐時而輕盈,時而沉重。



「阿嬤,您右手的大拇指很特別耶!」



廖銀舉起宛若螃蟹鉗子的拇指,靈活地動了幾下,直爽笑答:「對呀!我出世就這樣了!」



一旁正在搬運回收物的詹金標接腔:「人家說,這樣的人比較會做事啦!我們的阿嬤很厲害咧,一個人抵十人用!」



環保站裏的人,聞言都笑了起來,廖銀則是羞澀低下頭來,像極了小女孩,直說自己只是盡本分,那有什麼了不得呢!





<老伴撒手人寰,自身健康拉警報,萬念俱灰交代好後事。>





「幸好有上人,我才能有今天。」從過去回想至今,廖銀百感交集,眼睫垂下,原本的神采飛揚,一下子沉澱為肅穆之色。



廖銀六十五歲時,與她攜手共度近半世紀的老伴,竟診斷出肝硬化現象,六個月後即撒手人寰。這樣的打擊,讓她痛不欲生。



儘管理解老伴的病因,正是來自於飲酒,廖銀卻是無法克制地,日日喝下成瓶高粱,想要藉此澆愁,卻怎麼也澆不息心中的悲慟!



或許是心靈無所依託,加上長年累月的「四專」薰習,廖銀的身體開始出現狀況:一嚼檳榔、一喝酒,就冒冷汗;一吹風,就渾身打顫,甚至虛弱到昏倒!因此進出醫院多次,最高紀錄是一個星期之內,得吊四天的點滴。



「我想……自己已經差不多了……」廖銀自覺身竭體衰,怕是大限之期不遠,於是預先交代好後事,做了隨時可能離世的心理準備。



「諸位,要多用心啊!」民國八十一年的某天,廖銀轉動收音機,不經意聽見一個極其溫柔的嗓音,無奈節目已結束,深受吸引的她,於是將頻道固定,打算隔日繼續收聽。



再度打開收音機時,廖銀細聽之下,才知道這個廣播節目名為「慈濟世界」,讓她印象深刻的那個聲音,則是證嚴上人。



「慈濟世界」廣播節目,成了廖銀的精神食糧,讓她最受震撼的,是首次收聽那日,上人開示所言:喝酒容易得肝癌,抽菸易患肺癌,吃檳榔容易得口腔癌……





<吃素、做環保,用善的行動把惡習統統趕走。>





上人所言,有如當頭棒喝,字字句句,都像在針砭她的習氣!廖銀當下發願:要戒除長年來所有不良習慣!



廖銀採取的第一個行動,就是請兒子不要再為她買檳榔,並且表明自己從當天起,要戒掉菸、酒以及麻將的決心。



兒子驚訝之餘,卻也忍不住懷疑:數十年來根深柢固的習慣,怎麼可能說改就改?即便要改,又如何是一朝一夕之事?



面對孩子的疑問,廖銀用實際行動來表明──戒除習氣,是沒有捷徑的。



「剛開始要戒的時候,真的很苦!」廖銀表示,最初只要想到檳榔和酒,就會手腳猛發抖、渾身似火燒。於是她買了最酸、最鹹的梅子,想抽菸、嚼檳榔時,立刻塞一顆到嘴裏!當牙齒的痠痛,漫天捲地而來,原本的念頭也就煙消雲散。



廖銀的「創意」,還不僅止於此。她將開水裝入寶特瓶中、置入冰箱,每當自己有喝酒的衝動,就大口灌下冰茶,讓那分清涼,熨貼身體的灼熱,撲滅對酒的渴望。



那麼,忍不住想打麻將的對治良方呢?「當然是做環保啊!」廖銀喜孜孜地說,只要自己起心動念想上牌桌,她就趕快去拿



畚箕、掃帚,無論是清掃社區或資源回收,都讓她樂在其中。才一個星期,廖銀就戒除了打麻將的習慣。



廖銀改變的過程,雖是寥寥數語道盡,但其中的艱辛和掙扎,著實不足為外人道!但廖銀卻懷抱大徹大悟的覺性,以毅力克服了一切;而家人的支持與鼓勵,也是廖銀能夠堅持下去的力量之一。



在兒子的友人間,以酒量聞名的廖銀,生性親切又豪爽,曾是大家樂於把酒言歡的良伴。為了能夠貫徹戒除習氣,廖銀開始茹素,讓自己就算作客,只要表明吃素的身分,朋友們就不好再勸酒。



然而,有時亦不免有人會力邀廖銀舉杯;令她最感安慰的是,兒子會在此時出面擋駕:「媽媽已經吃素了,你們不要再『痟(瘋)』啦!」談起孩子的貼心和幽默,廖銀禁不住呵呵大笑。





<「痛歸痛,做歸做」,志工行程排滿滿,沒空生病躺著。>





兩年前的眼疾,對廖銀而言,是危機,也是轉機。廖銀的雙眸,因為不堪長期的視力負擔,導致青光眼,動了一場眼部手術後,女兒和媳婦不捨她辛苦,鼓勵她結束家庭代工,全心投入慈濟志工行列。之後,廖銀才得以順利受證為慈濟委員。



「剛開始,身體真的很不好,光是在環保站,就休克了兩次!」在未能完全戒除菸、酒、檳榔之前,廖銀的健康曾經亮起紅燈,但並沒有阻礙她對環保工作的投入。這些年來,她常為了做環保而忘記用餐時間,即使有病痛出現,除非萬不得已,才捨得休息。



某日,廖銀承接回收物資時,不小心手指骨頭移位,她忍痛繼續完成工作,返家之後被兒子發現,方才去就醫。怎知不出幾日,廖銀又扭傷了腳踝,過沒多久,還意外折斷了右手……



休養兩個多月後,右手才剛恢復一點力氣,廖銀就迫不及待地忙碌起來。那日,因為眼見天空即將飄雨,她擔心環保車上的六大袋舊衣會被淋濕,於是獨自設法搬運,那知這麼一用力,就聽到「啪」的一聲,胸側一陣劇痛,在原地蹲了整整十分鐘,依舊無法起身。



之後,廖銀苦撐著將東西搬運完,才推著車子返家,因為坐立難安,只好主動去求診。見到廖銀,醫師忍不住問她:「這次妳又怎麼啦?」



說到這裏,連廖銀自己都不好意思起來,但在笑聲中,卻自有一分豁達。



原本以為,只需和往常一樣敷藥處理,經診斷後,發現肋骨居然斷了兩根!一向抱持「痛歸痛,做歸做」的廖銀,不得不停下腳步歇息。



怎知兩、三個月後,身體休養差不多了,前往參加慈濟醫院志工培訓課程路上,又被粗心的摩托車騎士撞傷……



「不管怎麼痛,我都要繼續做啊!」廖銀臉上沒有一絲氣惱或不甘,反而有一種雲淡風清的自在。對她而言,過往種種,無論是身體或心靈的傷痛,都是對於生命的試煉,她所堅持的,只是恆持自己的初發心念。



廖銀滿臉歡喜地說:「我現在可是沒空可以生病啊!」每天早晨,廖銀先至住家附近的丹鳳國小擔任「導護阿嬤」,守護孩子們的安全;之後,再拉著自家的板車,載著回收物往環保站出發。



紙類要細分為那四種,價格才會更加理想……廖銀侃侃而談,真正動起手來,更是敏捷俐落;除此之外,廖銀還負責邀請一些老者共同投入。小小的回收站,盛滿廖銀幾年來的汗水、淚水和笑靨。











回首來時路,廖銀深感幸運。當年,因認為自己將不久於人世,而簽下器官捐贈卡,在兒子的善解之下,也順利獲得大體捐贈卡;沒想到勤於做環保的她,還一路做到今天,而且身強體健,這是她始料未及的。



廖銀說,那是在開往花蓮的慈濟列車上,聽到關於「大體捐贈」的介紹,抵達靜思精舍當天,她即主動索取捐贈大體同意書。



「結果回家後,大兒子怎麼樣都不答應。」廖銀嘗試跟長子溝通了兩、三個月之久,但孩子緣於一分不捨,始終無法首肯。



某日,廖銀語重心長地對長子說:「你如果真的孝順我,就要聽我的話啊!」她懇切地問:倘若身為人子,無法成就母親一個單純的心願,又何來所謂的孝順呢?



「大兒子一聽,眼淚就掉下來……」長子點頭答應的那一刻,兩道滾燙的淚,直接落在廖銀心上,事隔多年,並未隨著記憶蒸發;這分感慨與感動,讓廖銀如今重提往事,仍然數度哽咽。



推著板車,廖銀以自己的步調,慢慢行走,在夕陽餘暉籠罩下,她的身形,宛若金身菩薩,陰暗的影子,被她擺脫在身後,顯得愈來愈淡;而廖銀沒有回頭,只是堅定迎向眼前的一片明亮,繼續向前走……





原文刊載:《慈濟月刊》第445期‧2003年12月25日出版



















-----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ce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