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會有這種感覺呢?當我見到這些名字。是讚嘆、是欽羨、是崇仰,有著不禁要肅然起敬的虔誠。於是,在兩廂為難的愁雲慘霧中,木蘭丟下布梭、攏起長髮、披上戰袍,替老父、幼弟解了危,輾轉功勳十二年;梁紅玉擊鼓鳴陣振士氣,哪管黃沙滾滾來;穆桂英委身楊家將,衝鋒陷陣不曾讓......。



請別忙著引經據典地與我爭辯,這些人的存在與否及事蹟真偽好嗎?我只是站在同為女性的立場,為一些或知名、或不具名的同胞致敬、喝采,為她們那份不讓鬚眉的豪氣干雲做個見證,證明流淌柔情的血液外,也能擁有剛毅俠骨;纖纖柔荑適宜針繡撫弦,卻不代表喪失操戈執劍的能力!不帶狂妄、不染驕矜,絕非挑釁、更非談判,只是批露不吐不快的心聲。



在原始的洪荒時代,人類尚處於母系社會,當時兩性之間是否存有差別待遇與歧見,我們也許不得而知,但曾幾何時,已演變成父權至上的世界,而長久以來對女性的約束與壓抑,卻是人人心知肚明、有目共睹的;暫且不談及外國,單就我國社會結構觀察,不難看出端倪。



在擇偶方面,古代的男性顯然擁有主動的優勢,女性在足不出戶的傳統教規下,只能被動地坐守深閨、待人量識,而後託付終身於一位或者不熟悉、甚至全然陌生的人,所謂「嫁雞隨雞,嫁狗隨狗」,一切但憑造化、全隨天意!對於「幸福」,只能抱持「得之我幸,不得我命」的心態去面對,為守全節,委屈含淚過此生者,大有人在。況且男性可坐享齊人之福,坐擁三妻四妾,女性不但得謹遵「烈女不事二夫」之信念,若有二心或不順夫意,被休棄、逐出家門似乎天經地義;相對地,鰥夫可續弦,寡婦再嫁則視同失節,而一付「餓死事小,失節事大」的緊箍咒往女人頭上一扣,也無怪乎多少無辜的靈魂甘耗盡終生青春,換取世間的讚譽,或無法償補一切犧牲的牌坊。



男性要求女性裹小腳,愈小愈被視為珍寶,「金蓮」與「天足」象徵著身份的貴賤。他們說,這樣才好看,走起路來婀娜搖擺、迎風生姿,卻沒見到烽火戰亂中,多少女子力不從心的踉蹌倒地,任憑無情的步履踐踏著三寸粉足;他們說,既然走不好、跑不快,那索性待在家裏,大門不出、二門不邁,不,不能隨意拋頭露面,否則成何體統?於是,生在官宦之家富賈之戶的,也許能夠知書達禮,但其他中下階層的人呢?失去受教育的機會,淪為不知世事、與環境都不足為奇,但是不打緊,反正「女子無才便是德」......。



為什麼?同樣生而為人,為什麼不能平起平坐?究竟是這種型態造就了女性,或是這樣的女性營造出這種環境?或許我們天賦條件的確略遜一籌:不夠高大、不夠魁梧、不夠孔武有力......但撇開這些陽剛層面來說,女性獨有的陰柔特質,難道不可貴?敏感、纖細、溫暖、感性......因為這些,使紅塵世間繽紛多彩,不再只是充斥著僵硬平板的線條,這些無形但有義的貢獻,假使換不到一絲掌聲,卻只得到輕視、奚落的虛言冷語,叫人如何心服不心寒?



或許男性會大起不平之鳴:「我們也不輕鬆哪!要服兵役,社會上和家庭中的期許深,壓力相對地增重,無法在強烈競爭裏脫穎而出、佔一席之地,恐怕無顏面對江東父老。」尤有甚者,可能會嗤之以鼻:「妳們女人懂什麼?乖乖地持家、安份地持務就好啦!不必在外奔波不是輕鬆得很嗎?犯不著吃撐了找事做,和自己過不去!」凡事都有正反兩面,優劣互見,我們當然無由否定身為男性,同樣有其困擾與隱衷,對於始終奉「男主外,女主內」為圭臬準則之人,倒也無需加以口誅筆伐,視其為女性公敵,畢竟長期生長在較優勢環境中,要剷除他們根深蒂固的觀念,倒無此必要,因為女性所爭取、所期盼的,只是最基本的一分包容與尊重,而非言之咄咄、搖旗吶喊,取得陽奉陰違的敷衍,或劍拔弩張的緊迫情勢。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,倘若某些女性願意全心經營家庭,有何不妥?樸實常素的家庭生活,何嘗不是另一番體驗?但假使當她們希望暫且走出廚房、卸下圍裙,怯生生又疑重重地,緩緩邁出那雙早已挣脫裹腳布、卻依舊猶豫不前的步伐,我想,最佳的導航引領者,就是男性同胞!能不能屏除所有歧見成見,心平氣和地樂觀其成?也許女性目前剛起步,尚在奮起直追的階段,但在下一刻,或許已和男性並駕齊驅,不可諱言的,未來自然有超越的可能。



男性也許會有「大權旁落」的恐慌與不安吧?其實何妨坦然釋懷,正視「世界上確實有女性存在」的事實,這並不是在瓜分你們的勢力,蠶食你們的價值,鯨吞你們的世界,只想與男性站在同一陣線上實現自我,而非充滿敵意地對立。兩性關係,不該是站在對立的翹翹板上各據一方,此起彼落、互別苗頭,甚至袖手旁觀、幸災樂禍看待對方動態,而是並肩坐在平等的鞦韆上,同進退、共起落。



每當思及中國傳統女性,在看似含蓄溫婉的古典外在,實則飽受桎梏、委屈求全的苦澀內在,總是不免一陣難忍心酸;時至今日,我期許自己、期盼女性,能展翅翔宇、活出自己,莫負青春、不枉此生。



(分數 : 84

老師評語 : 由文可見心思細膩,文詞表達切意,又有內容,實是佳作。 一、18 )





【米魚後記】



這篇文章,來自高二的自己。

正值青春的身子胡亂抽長,心思卻怎麼也難安定,

時常恍恍窗邊獨坐,就能滿腮淚流,

同學總戲稱,我簡直活脫脫黛玉降臨現世,不折不扣。



十年前的我呵!當時如何一字一句,刻下這些?

猶記老師拋出變化球,希望我們不似往常直接依循同一題目,

而是自行構思希望書寫的主題,洋洋灑灑,我產出此文。



翻動簿子,藍色墨水映在頁面綠格,顯得有點蒼白,

老師的紅色圓圈、評語,竟與她的笑容、鼓勵並存,鮮明如昨。

以前的自己好單純,似乎覺得理論萬能,說得通的就該做得到,

熱血沸騰傾吐了這許多,像要將身為女性的幽怨悉數傾吐殆盡,

甚且寧可信其有:「穿了耳洞,下輩子就當不成男兒身!」

如今回頭再閱,很是有趣,

兩性的千古議題,當然不是一位十七歲女孩能夠參透或下定論的,

思維邏輯、用詞遣字皆顯稚嫩,

關於性別的認同或迷思,或許之於目前的我,尚稱暫且塵埃落定,

但過往那樣對什麼都不停思索、充滿改革動力的自己,毋寧是可愛而令人懷念的。



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- 誰說身為女人,合該背負罪孽?

珍惜有用之身,多多為善造福,此生或有風雨,但至少許多時刻,都能無入不自得。



不盡成熟的過往,累積和造就了今朝之我,

故將原文一字不改(包括標點與段落)、厚顏分享!感恩諸位不棄,後會有期......^^"

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ce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