套句廣告台詞說說:「我是搬到北投以後,才開始學習了解北投的……」

行政區域上歸類的北投區域甚廣,連我昔時工作的地點關渡亦涵括其中,

而所謂了解,似乎並非僅止於泡溫泉、觀水鳥、嚐野菜、賞花朵……那種。



彷彿心血來潮的貓咪,淘氣拉出一條線頭,

偶然逛到「北投區公所」網站的「打開相簿看見北投」攝影作品展示,

雖說實際展覽已無緣親炙,但線上圖文對照卻別有樂趣……

於是整團毛線都被大力扯弄出來,沒完沒了。



伸出觸角、探索週遭,就算不能遠行嚐鮮,也能就地品味;

越是親近挖掘,越對北投迷戀……



可笑我明白自己說不全,無法將這一切介紹得完整周延,

居然瞎忽著急了起來。



斯人斯土、千絲萬縷,

畢竟不是三言兩語或一時興起能知能解之事啊!



該網站本主題相片分散,族繁不及備載,

精選若干分享,歡迎大家踴躍檢索,共同悠游北投!



北投區公所網站首頁:

http://www.ptda.taipei.gov.tw/index.asp



「打開相簿看見北投」查詢頁面:

http://www.ptda.taipei.gov.tw/news_list.asp?Q=all&activedate=2004/1/1&activedate1=2006/4/13



ricefish







http://www.ptda.taipei.gov.tw/news.asp?ID=272

「打開相簿看見北投」〈六〉主題:民國五十年代的北投市場

照片提供:陳美卿



這張照片是提供人陳小姐剛送貨到新北投的旅館,要回到自家的肉商攤位前,不小心被拍下來的,不知道4、5年級的同學們,是否回想起這幢黑瓦木造的第二代北投市場。



小時候總是苦苦哀求媽媽,帶我上市場,因為市場中,有各式各樣可以吃喝的食物,可以滿足我那無底洞一般的胃,而且能看到各種新鮮的蔬果、魚貝,簡直就是一個「吃」的博物館;現在,雖然長大了,仍然渴望在星期六、日,能到市場見識學習老闆們的推銷術,讓我能夠在工作中更有勇氣的往前衝。



在臺北市政府建設局市場管理處的網頁上,提到我們北投市場的特色是「…紅茶冰品獨具特色,每年夏季大排長龍….」,在民間有這樣的一個說法,我們北投冰紅茶也和這些建築工人有關,那時北投市場有很多的清茶館,是營造業者的交際殿堂,是工人、工頭們消磨時間、傳遞訊息的好去處,有一天,茶館老闆娘忽然靈機一動,改賣冰紅茶,沒想到大人小孩都喜歡,工人們也喜歡以此消暑,街頭巷尾,人手一袋,現在想想,這可能是全台灣最早的「杯杯樂」前身,如果說有「區飲」這種名目的話,我想10元紅茶應該是當之無愧的。



延伸閱讀:《北投文化巡禮》〈臺北市北投區北投國民小學編印〉第61頁以下,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翻閱一下,你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哦!







http://www.ptda.taipei.gov.tw/news.asp?ID=412

「打開相簿看見北投」〈四十三〉主題:北投公園一隅之四

照片提供:楊燁



去年到內灣造訪「劉興欽漫畫博物館」時,在賣野薑花粽的小店裡,發現一大堆劉興欽漫畫人物的紀念章,徹底滿足遊客「大蓋特蓋」的慾望,臨上車之際,順手買了漫畫書《大嬸婆遊台北》,我猜書中會不會有關於北投的畫面?

《大嬸婆遊台北》描寫的是民國50年代的大台北,有職業介紹所林立的後火車站、園山動物園等,是一本很值得大朋友重溫舊夢的趣味漫畫。果然如我所期待的,大嬸婆遊台北是不能免俗的,一定要到陽明山賞花、新北投洗溫泉的,但令大嬸婆不解的,為什麼賞花要給錢買票?為什麼不能摘花回家?為什麼新北投的河水會冒煙?為什麼不可以直接在野溪洗溫泉?為什麼泡過青磺水,在身上打肥皂,身體粘粘地,像是掉進油缸一樣?為什麼來來往往的全是摩托車,而且後面都是載一個花枝招展的小姐?為什麼搭新北投線的火車不能直接到臺北,要在北投站換車?我想大嬸婆一定是眼冒金星,納悶著奇怪的溫泉之旅。

如果您是外地人,小時後曾經到過北投遊玩,是不是也有似曾相似的疑問呢?



現代詩



鯨向海〈1976─〉

溫泉記

─冬日北投瀧乃湯大眾浴池浸泡有感



鬥豔之城啊,夢想腰酸背疼

相邀來此脫褲

青苔濕滑,魚鳥安歇

袒露彼此最隱密的痣

迎風的那卡西伊呀呀一陣陣

領會女巫煲湯的魔術

百年歲月,將石壁磨平

時代啊,黨派啊,貧富胖與瘦

通通消散在雲水的上面



延伸閱讀:鯨向海,就讀醫學系。著有詩集《通緝犯》。







http://www.ptda.taipei.gov.tw/news.asp?ID=380

「打開相簿看見北投」〈三十四〉主題:北投公共浴場之二

資料提供:楊燁



現在想起來,小時後覺得好玩的地方,如:北投公園、兒童樂園、丹鳳山等,都是不用付費的,每天和玩伴們到處去橫衝直撞。至於「北投溫泉博物館」的前身「北投公共浴場」〈簡稱浴場〉,則是我心目中的神聖殿堂,雖然曾經去過三次,但總是未能一窺浴場的壯觀面貌,通常是睜大眼睛地望著同伴,聽聞他們去浴場游泳的美妙經驗。



第一次是浴場作「中山堂」使用的年代,那時筆者就讀於逸仙國小,在蔣公誕辰紀念的前夕,由老師帶領,魚貫進入,向 蔣公玉照行禮祝壽,每個人都領有壽桃,對沒看過壽桃的小朋友而言,那樣的興奮到現在仍然記憶猶新。是西王母娘娘的「蟠桃」?還是會有「桃太郎」誕生的神奇桃子呢?在我的印象裡,不是只神明生日,才會有的嗎?



第二次則是去參加鄰居哥哥的喜宴,也是在2樓的中山堂舉辦的,為什麼至今仍然印象深刻,是因為地點很特別,通常喜宴辦桌的地點不是「自宅」,就是廟埕,後來才知道鄰居哥哥的父親是北投飯店中有名的大廚師,要為兒子舉辦一場風光的婚禮,所以選擇在氣氛莊嚴的中山堂舉辦。



第三次,是在大學時代,去「光明派出所」報案〈浴場2樓部分做警局使用〉,因為上學代步用的50c.c.機車─山葉紫色「夢17」不見了,那時年輕人可是把機車看的比自己生命還貴重的,所以讓我硬起頭皮去報案,糊里糊塗填了一張關於失竊機車資料的單子,緊張的不得了,恨不得趕緊衝出去,沒想到才走到溫泉路,就發現我的愛車,結束了一場烏龍失車記。



延伸閱讀:在這裡為您推薦一本書─《台灣的古地圖─日治時期》〈李欽賢著、金炫辰改繪,遠足文化出版〉,裡面有一張「新北投基點要覽」圖,可以帶領我們神遊未曾參加的年代。

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ce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